爱在细微处 践行“孝为先”
杨玲,女,汉族,中共党员,聊城市东昌府区人,1972出生,副研究馆员,现就职于聊城市技师学院图书馆。她始终将“百善孝为先”藏在心中,用善良和博爱、以担当和奉献做好大家庭的领头雁!杨玲在2005年、2009年被学院党委评为“优秀党员”;2016年、2019年、2021年杨玲获得学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杨玲的母亲今年86岁,因为父亲早逝,所以她倍加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杨玲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处于常年吃药的状态,日常吃的药有五六种,对于每种药物,杨玲都要分类标注清楚用量和时间,所以每瓶药的瓶身上都会看到熟悉的字体“晨空腹”“吃饭第一口嚼服”“每餐后”“睡前”,甚至连水温,杨玲都会按照药物类别标注清楚。
2022年12月,杨玲母亲检测出新冠肺炎阳性,就医后确诊为严重肺炎(白肺),这时的杨玲也刚刚新冠肺炎大病初愈,她拖着虚弱的身体照顾母亲,帮母亲擦拭身体、换洗衣物床褥、灌氧气、熬中药、喂饭喂药,每天量血压测血氧、血糖,就这样寸步不离在家守护了18天,终于将她母亲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杨玲日常照顾母亲除了衣食住行,更加注重母亲的精神生活,杨玲经常陪她母亲散散步聊聊天,春天带母亲看鲜花开放,秋天带母亲看落叶飘黄;陪母亲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给外祖父母扫墓;带母亲去魔都上海,登东方明珠塔感受大城市的灯火辉煌;去世贸顶楼品尝上海特色名吃蟹黄包;带母亲到杭州登雷峰塔、赏西湖美景,品龙井虾仁、尝西湖醋鱼,看到母亲开心快乐,她心里就幸福满满。都说闺女是娘的贴身小棉袄,为人母的杨玲随着她孩子的日渐长大,她也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艰辛与不易,心中对母亲的呵护与爱意又增加了一分。杨玲在陪母亲聊天中纾解母亲的烦恼,体察母亲的心思,满足母亲的心愿。
杨玲公婆年事已高,她身为家中大嫂,为弟妹妯娌作出表率。她每天到公婆家长给他们做饭干家务活,洗洗刷刷,照管家中事务,聊聊老人们身体状况和家中情况,给他们处理事务跑跑腿儿,杨玲的公婆在生活上能够自理,她就想要更加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有时候杨玲开车带着公婆回老家,侍弄侍弄老家院子里的小菜园,让老人们享受到丰收的快乐。
杨玲的公公皮肤不好,瘙痒难耐,看遍了聊城的大小医院,病情反反复复就是不得根治。老人或抑郁或烦躁,杨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网上查询治疗皮肤疾病的杏林圣手,事先没跟她公婆商量就在网上挂好号,预约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到了就诊时间她和她爱人驱车千里带着老人们去看病,果然药到病除。国家级老中医了解到杨玲一家的求医经历后对杨玲竖起大拇指,直夸她“是个好儿媳妇”。在北京杨玲和她爱人带着老人们吃北京烤鸭,逛“鸟巢”“水立方”,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杨玲常说“‘奉其身,敬其心’,老人们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就是做儿女最大的福气!”
杨玲做为家族中的长孙媳,她爱人的祖母在世时久病卧床,杨玲考虑她婆婆腿脚不便,她主动承担起照顾祖母的任务,为其擦身、洗脚、按摩、喂饭,换洗衣物。祖母临终前,杨玲日夜陪护,她得到了公婆全家人的赞许,同时为爱人的弟弟妹妹们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杨玲不仅是孝老爱亲的模范,更是大家学习的助人为乐对象。今年4月15日下午,杨玲驾车经过东昌路柳园路交界路口等待红灯时,车后一辆救护车鸣笛驶来,她考虑到车上肯定有等待救治的患者,果断采取“45度让路法”,开辟出一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受到在场市民的一致点赞,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传播了正能量。杨玲荣获聊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办公室颁发的“聊城市文明市民”光荣称号!
孝敬老人、团结兄妹、爱护子女,杨玲会一直将尊老爱幼、团结和谐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