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本着“夯实基础、联系生活、对接专业、突出应用、立足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必要、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优化基础模块,甄选职业模块,选修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模块,主要突出核心数学知识和技能,涵盖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经典性数学内容,包括集合、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对基础模块的改革,内容上应删减已经过时的复数、分式不等式等内容,简化难度较大的对数运算、排列组合运算等技巧;增加计算器使用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对数值、指数幂、三角函数值等技能。在要求上应贴近学生实际,降低难度,如一元二次方程(或不等式)提倡用“配方法”求解,“十字相乘法”不宜再作教学补充。各校也可以根据学情增加初高中衔接预备知识内容,为学生能顺利适应中职阶段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基础模块的教学设计应贴近生活,贴近应用,补充新素材、新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山东省编《数学》中的职业模块虽然安排了数据处理、逻辑关系、线性规划、编制计划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但课程结构没有按照专业需求进行分类,多数知识的处理脱离相关的专业背景。应在做好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补充丰富的专业案例和素材,整合教学内容,对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接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情境化、案例化。职业模块的教学设计,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职业岗位中的工作情境、典型任务引入教学,架起与专业学习对接的桥梁,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情境去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广阔的职业、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学校可以跟据实际情况设置满足升学需求、提升文化素养的不同学习路径,让学生在立足于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机会在数学学习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各个模块的学习,应适时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如开展“数学简史选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文化”等专题内容与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及应用,了解数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