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泉:警钟长鸣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05浏览次数:0

displayNewsPic

近日,聊城召开全市廉政教育警示大会,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宝泉作案例剖析报告。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刻剖析他们违纪甚至犯罪的原因、轨迹和其中的教训,就是要警醒我们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张宝泉在剖析报告中开宗明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严抓作风、严管干部。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正处级干部17人,副处级干部31人,正科级干部183人,副科级干部265人。

 

警钟长鸣:剑指领导干部贪腐典型

 

——信仰动摇、思想滑坡。有的党员干部背离党的宗旨,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党员干部放松党性修养,把受贿、贪污作为自己“劳苦功高”的补偿。一位被查处的县级干部,面对省委巡视组、市纪委调查组的质询时,大言不惭自己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个人谋点利不算什么。一位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副县级领导干部伴随着职务的提升,思想逐渐蜕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收受甚至向关系单位索要“操心费”、“好处费”,最终把自己送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忽视“小事”、不拘“小节”。有的党员干部对作风问题不以为然,认为收几瓶酒、几条烟、几张卡,是小事,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是小节,小事无碍、小节无害,只要自己控制好、不出格,就无关紧要。十八大以来,聊城查处的48名处级干部、448名科级干部中,有23名处级干部、92名科级干部是因违规配备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被给予党政纪处分。仅在今年“两节”期间,省、市纪委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个,涉及19人。

——对党不忠、为官不实。有的干部对组织不诚实,对抗审查。有位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大肆转移、藏匿违纪所得,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并威胁行贿人,严重对抗组织审查。有的干部做人不老实,欺上瞒下,有的是在报告个人事项方面漏报瞒报,有的是在工作中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

——不懂规矩、不知敬畏。有的党员干部“无知无畏”,有的党员干部“无耻无畏”,有的党员干部“无惧无畏”。市直某局一名副局长,经常向有求于他的人表示,“过节了你也不跟我见个面”、“也不多给领导拿点东西,太小气了”、“拿东西也不方便,以后给我卡或现钱就行”。某县两名副县级干部,在离岗后不约而同到同一家企业挂名企业顾问,每月拿着发票到企业换取“顾问费”,三年时间分别领取“薪酬”十几万元。

——以情害政、律己不严。有的领导干部落入“人情陷阱”,把人情往来当做权钱交易的“铺路石”;有的领导干部落入“友情陷阱”,在为朋友两肋插刀时“中刀落马”;有的领导干部落入“色情陷阱”,在权色交易中既葬送了个人前途也搭进去幸福家庭。某位领导干部就是被人情和金钱套住,为行贿人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方面大开绿灯,而他在“人情往来”中谋取的钱财则成为法庭审判的呈堂证供。

——管家无方、治家不严。有的领导干部伙同或纵容亲属搞权力寻租,形成家族式腐败;有的领导干部娇宠子女,为子女物质享受不惜违法乱纪;有的领导干部为子女提拔重用不惜违反组织程序。

 

六字箴言:为领导干部正衣冠明尺度

 

通过剖析这些典型案例,张宝泉将案件带来的警示总结为六个字:大、小、高、低、远、近。

——所谓大,就是树立远大理想,修身养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爱党信党跟党走,只有大爱无疆、大公无私,才会一心为党、一心为民,才能筑牢抗拒腐朽思想侵蚀的“防洪堤”,拥有抵制不良风气浸染的“金钟罩”

——所谓小,就是管住小事小节,防微杜渐。小事小节里有政治,领导干部如果连公车不能私用、公款不能乱花都做不到,还怎么能侈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小事小节上看作风,群众就是从是否公私不分、是否先己后人等这些小事小节上,判断我们党的作风是否真正有转变;小事小节上见趋势,一些领导干部就是从讲排场、比阔气,追求享受、热衷玩乐,逐步蜕化变质的。

——所谓高,就是树起道德高线,忠诚为本。忠诚从来都不是小问题,而是对组织、对人民离心离德的大问题,是为官为人品行不端的严重问题。对党员干部而言,不忠意味着背叛,不实意味着欺骗。

——所谓低,就是守住纪律底线,心存敬畏。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六大纪律,开列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党员干部要做到敬畏纪律、坚守底线,不能因为是惯例就可以相沿成习,不能因为大家都做就以为法不责众,不能因为是为公家为大家谋利就觉得理直气壮,更不能心存侥幸、恣意妄为。

——所谓远,就是远离各种诱惑,洁身自好。习总书记说过:“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领导干部必须严以律己、洁身自好,纯洁自己的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确保八小时内外都能做到清廉自守。

——所谓近,就是爱护亲属子女,廉洁齐家。要正确对待权力,以权谋私,就会损害党的形象、引来群众非议、受到组织追究。正确对待家庭,家庭利益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终会毁己败家。正确对待子女,呵护而不庇护、关爱而不溺爱,引导子女正常成长。

 

主体责任:用好问责这个“撒手锏”

 

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特别是严重腐败案件的剖析发现,每一个腐败分子的背后,往往都有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和失职失察的领导干部的影子。

——有的党组织对明显的制度漏洞不修不补,放任廉政风险最终成为廉政事故……

——有的领导干部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下属的违纪行为不闻不问,和稀泥、当老好人,甚至在组织调查处理时袒护包庇……

——有的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不适应,消极对待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为官不为现象比较突出……

张宝泉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政治问题、原则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头脑清醒,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绝对不能对歪风邪气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更不能“一团和气”,任其滋生蔓延,否则就会养虎为患、害人害己。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部分对班子成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的问责案件。

——某县财政局近年先后有3名科级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2名科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该局党组书记、局长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处分;

——市直某局在项目申报、实施、验收中监管不力,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且先后有2名副局长、1名副县级干部和6名其他人员因失职渎职、违反财经纪律被处分,该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被问责;

……

张宝泉说,问责不是目的,而是以此倒逼各级党组织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党员领导干部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他认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是要树立“严管才是厚爱”的观念,强化“抓早抓小”的措施,抓住每一次教育挽救干部的机会;二是要扎紧制度的笼子,从严规范权力运行,堵住权力运行、选人用人、监督制约方面的漏洞。

张宝泉最后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表率。这次对典型案件的剖析、廉洁从政的警示、勇于担当的要求,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就是执纪越往后越严的明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