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办案经历……2016年8月9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的7名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先后走上报告席,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会干部的思想受到了教育,精神得到了洗礼。这只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镜头。
正人先正己。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聚焦主业,深化“三转”,着力严管严治,健全内部监管约束机制,努力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瘦身”更要“强身”
市纪委深入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回归党章要求,突出主责主业,增强执纪监督力量,带头做起了“加减法”。
做好减法,把不该管的还给主责部门。进一步清理精简市纪委监察局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原来的96个减少到10个。
做好加法,盘活纪检监察机关主责主业这池“春水”。市纪委调优调顺内设机构,纪检监察室由2个增加到4个,执纪监督机构占机关内设机构总数的69%,监督执纪人员占机关编制总数的75%。
规范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职责分工,纠正越位、改正错位、补正缺位。调整市纪委派驻机构监督检查和联系指导部门(单位),探索建立报备制度,形成报备、检查、考核有效衔接的监督体系,强化了“监督的再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督的实效性。
随后,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跟进,完成县级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实现机构、职能、编制、人员、办公场所“五到位”。2016年,8个县(市区)纪委机关行政编制总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14个,增幅47.30%;监督执纪人员编制比例均超过65%,监督执纪力量进一步增强。
“笃学”提升“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特别是新形势下,腐败分子呈现高智商、多样化手段,必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开展培训。
2014年5月23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执纪办案业务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 2015年9月7日,聊城市纪律审查工作培训班开班。2016年9月至11月,党风政风监督、审理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相继开班。2017年2月6日,全市乡镇(街道)纪委书记培训班在市纪律审查中心开班。通过专题培训、业务辅导、集中研讨等方式,不但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也充分交流了各自在工作中的经验、困惑,解决了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以“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平台,每季度开展干部业务知识测试,同时注重加强工作实践锻炼,干部履职能力有了大的提升。除学习培训外,市纪委还坚持在工作中锻炼干部,以实战检验、识别干部,纪检监察干部意志品质、责任担当、素质能力都得到明显增强。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考核,建立完善责任考核办法和标准,坚持每季度述职制度,季度述职评议成绩计入年终考核,从而实现日常督查、季度述评、年度考核紧密结合,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作用更加明显,增强了敢战能战善战的担当精神。
“正人”必先“正己”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着诱惑与抗诱惑、腐蚀与反腐蚀的现实考验。5年来,市纪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苗头和问题早处理、不护短。仅2016年,先后对6名纪检监察干部进行谈话函询,处分3人。
2016年6月,莘县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组长、监察室主任郭武举,莘县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副主任武爱英因为违规操办武爱英母亲葬礼问题,分别被莘县纪委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武爱英被责令退回违规收受的礼金。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市纪委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专门设立干部监督室,对有群众反映的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苗头性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处理,重拳出击向内部“动刀”,刮骨疗毒解决“灯下黑”,有力回答了“谁监督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完善了《市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十不准》《市纪委监察局查办案件全程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72项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将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置于制约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