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系教室7S管理内容与实施方案
推行“7S”教室管理,能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习惯、认真踏实的态度及遵循规则的意识。通过严格推行、认真考核,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归属感,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推进我校的各项工作开展。
根据7S的管理精神和目前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内容和实施细则:
1S——整理:
1.定义:
(1)将教室内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并尽快清除后者。
(2)将混乱状态改变为井然有序状态。
2.目的:
(1)腾出空间,空间活用
(2)塑造清爽的学习场所
(3)改善班级的形象与品质
3.负责人:班主任、班干部。
4.整理内容:
(1)整理我们的课桌椅
项目 | 必要的 | 不必要的 | 处理方法 |
用到的课本 | √ |
| 留存 |
各课程的作业本 | √ |
| 留存 |
各课程的学习辅导用书 | √ |
| 留存 |
优秀课外读物 | √ |
| 留存 |
学习文具(盒) | √ |
| 留存 |
平时随带必需用品 | √ |
| 留存 |
长时间不用的有用物品 |
| √ | 移走它存 |
长时间不用的无用物品 |
| √ | 遗弃 |
不适合学生的阅读物及其他物品 |
| √ | 遗弃 |
学习过程废弃用品及垃圾 |
| √ | 遗弃 |
多余的桌椅 |
| √ | 报告班主任处理 |
(2)整理我们的教室
项目 | 有必要 | 没有必要的 | 处理结果 |
讲台 | √ |
| 留存 |
常用教学用具与用品 | √ |
| 留存 |
每人一套课桌椅 | √ |
| 留存 |
扫把(4把) | √ |
| 留存 |
拖把(4把) | √ |
| 留存 |
簸箕(1个) | √ |
| 留存 |
抹布 | √ |
| 留存 |
窗帘 | √ |
| 留存 |
班级墙壁张贴 | √ |
| 留存 |
黑板、一体机 | √ |
| 留存 |
电动黑板擦 | √ |
| 留存 |
教室内照明设备设施 | √ |
| 留存 |
当天必带的私人物品 | √ |
| 留存 |
学习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及垃圾 |
| √ | 遗弃 |
未经许可的教室装饰物品 |
| √ | 移走它存 |
2S——整顿:
1.定义:
(1)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
(2)需要的物品明确数量。
2.目的:创建整整齐齐的学习环境
3.负责人:班主任、班长、班干部。
4.实施过程:
(1)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
(2)需要的物品明确放置场所, 并画出示意图
(3)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4)制订废弃物处理办法
5.整顿内容
(1)整顿教室
规划设计课桌、讲台、扫除用具等教室内的摆放位置; 教室内所有设
备物品,要求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课桌椅使用:⑴横竖成线,人离开座位时,椅子置于课桌下左右居中,
靠椅紧贴课桌;⑵课桌下隔层的书本、作业本要放整齐,学习用品要分门别
类;⑶上课时,桌面上只放本节课相关的书本、文具,不准有其他多余的东
西。⑷人离开教室后,桌面不能放置其他物品。
讲台使用:⑴讲台桌面除适量的粉笔盒、座位表、教师上课用书、用具
外不能放置任何其他物品,且物品摆放整齐、美观。⑵讲台下面的储物处内
有用的东西需摆放整齐。
(2)整顿教室墙壁布置
? 规划设计教室墙上栏目的位置与内容,摆放位置要求合理、醒目。教
室内班训、奖状、学习专栏、学校通知等的张贴要整齐、美观,要营造能
体现班级、专业特色的教室文化。
3S----清扫
1.定义:
(1)将教室学习环境、设施设备清扫干净。
(2)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状态。
2.目的:
消除污迹,保持教室内干净、明亮 ,以增强人们视觉美感,提高舒心度。
3.负责人:班主任、班长、班干部。
4.实施内容:
(1)卫生责任区每日清扫、每周一次大扫除。
(2)每周星期三第五节课后大扫除,由系领导、班主任负责。
(3)每天班主任要指定学生对教室卫生早、中、晚三次打扫,并定好责任
人负责自我检查,发现卫生不清洁要及时清扫,做好相应的记录。
5.清扫内容:
(1)按学生处生活部日常检查要求进行清扫。
(2)讲台上物品、黑板上字迹每节课后及时进行清理,学生课桌内、外物品每节课后及时清理。
(3)教室内物品每天至少清理一次,教室内张贴物品每天要进行清理,教室内卫生每天早、中、晚三次打扫,并及时清理垃圾,做好全天侯卫生保持工作。保持无垃圾、无肮脏状态。
(4)大扫除,精细擦拭所有设备、桌(椅)、门窗、黑板、工具箱等物品,精细清扫、拖洗地面;对墙壁保洁一次。
4S----清洁
1.定义: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2.目的:维持上面3S的成果
3.负责人:班主任、班长、班干部。
4.实施内容:
(1)要有教室物品摆放的标准和检查、监督制度,要有卫生打扫、检查、保持的制度。
(2)教室内物品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3)检查与考核制度。
5.清洁内容:
(1)班主任每天要安排值日生负责班级的卫生。坚持一日三扫制度,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后,各班认真组织大扫除。
(2)每天上课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视察班级卫生情况和7S管理的的实施情况,如不符合要求,要让学生按规范化做好再上课。
(3)课桌:课桌内无不用和无用物品;课桌内外物品摆放统一、整齐;桌面无乱涂、乱画。上课时,只放本节课相关的书本、文具。
(4)内、外地面:无纸屑、果壳等垃圾;无口香糖迹、无痰迹;无灰尘。
(5)内、外墙面:无球印、脚印;无蜘蛛网;电源开关面板无污渍;门窗窗台、边框无灰尘、杂物;门板无球印、脚印、涂写;玻璃洁净;宣传栏及前后标语粘贴整齐规范。
(6)卫生工具:放置适当数量的卫生工具;按统一要求摆放到位,并排放整齐;打扫卫生后,垃圾要倒净。
(7)讲台:擦净,留置物品少,且放置整齐。
(8)黑板:课后擦净,下檐基本无积灰。
(9)窗帘:保持整洁,每学期清洗一次。
5S----素养
1.定义:
就是全体学生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守纪律和标准,提高学生文明礼貌水准,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整齐划一的团队精神,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习惯。
2.目的:
提升学生的品质,使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讲究认真;打造优秀的团队精神。
3.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
4.实施内容:
(1)学生处阶段性组织班主任、学生干部学习7S管理的各项制度,处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7S管理的方案,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2)班主任利用各种活动有效组织学生学习7S管理中的相应制度,让学生逐步提高素养、认识到在教室生活与学习的规范对日后参加工作的的重要性。
总之开展7S容易,但长时间的维持必须靠素养的提升,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5.提升的素养内容:
(1)教室内物品,讲课桌上物品,学生课桌内、外物品,教室内张贴物品,清理及时,摆放整齐有规律。
(2)黑板干净、整洁,教室卫生干净,窗明几净,有幽雅、高尚的教室文化,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3)有爱护公物意识,教室内外设备、设施无损坏现象。
(4)遵守校规校纪,团结文明,培养良好行为的习惯,最终达成学生“品质”的提升。
(5)学生着装整齐、言谈文明、不喧哗打闹、不迟到早退、上课不翻看手机、不趴桌睡觉,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楼道通行靠右侧、不在教室追逐打闹等。
6S----安全
1.定义:
重视全体学生安全教育,每生每时每刻树立安全第一意识,防范于未然。关注、预防、杜绝、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现象。
2.目的: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打造平安班级。
3.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
4.实施内容:
(1)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2)班级设立安全责任人,安全工作有记录。
(3)班主任能在大型活动前、节假日学生离校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班主任督促学生定期检查班级公共设施、电器设备等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总务处;
(5)清除教室内不安全物品;学生不得在教室私接电线、插座、使用大电率的电器等,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6)学生不在教室里打闹,不得翻越门窗,不得坐在二楼以上的窗口或栏杆上,不得向窗外抛丢任何物件,不得沿楼梯扶手下滑。
(7)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集体离开教室时,要关好门窗、锁好门。
(8)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不打架,不恶作剧。
(9)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认真遵守《军事化管理细则》,凡违反规范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自负,并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7S----节约
1.定义: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教室。
2.目的:提高工作效能,节省各种成本。
3.实施内容:
(1)实施时应秉持三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教室内的设备设施;切勿随意丢弃甚至恶意损坏,要思考其使用价值。
(2)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学生要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
(3)保持窗帘的清洁,教学有需要时才使用窗帘。
(4)照明开关、电视、卫生工具、讲台以及窗门要有指定的负责人管理。
(5)电器用后要及时关掉。离校前必须切断电源。
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