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学》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8-11浏览次数:0

浅谈《房屋建筑学》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聊城市技师学院   纪红梅

一、课程定位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核心课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认知建筑工程领域的敲门砖。并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领域。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指导;根据对建筑施工实际工作任务的分析,按照课程要求对接岗位要求,教学目标对接职业能力,学习任务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考核评价对接工作评价五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借助课程专家委员的力量建设课程;按照一体化开发的思路进行《房屋建筑学》课程开发。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成立《房屋建筑学》课程开发小组,深入到各类建筑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房屋建筑学》对接的工作领域,分析了各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和学生就业所需,选取教学内容,将其整合与序化;分析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编写教材、教学设计、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与主持人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重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确定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选择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方法,将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组建了课程教学团队,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流程,深入企业进行了职业领域的调研。针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典型的职业岗位需求;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生产过程、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所需,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房屋建筑学》对接的工作领域,选取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理论必需、强化技能”为原则,突出实用、突出技能。

(二)内容组织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与序化,按对接岗位的要求进行内容的组织。合理的组织教学流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来实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打造一体化教学情景。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建筑构造模型、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走出传统的课堂到课堂再到课堂模式,创新了理论到课堂、课堂到实践、实践回课堂的教学模式。

每次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课堂的前提是课前准备。提前下发任务书,让学生先进行课前准备,他们可以从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及图片,也可深入到施工现场咨询并观察,做好笔记,以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是课堂时间,组织流程是:导入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同完善成果—总结评价—下达新任务。课堂上营造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课程重点,突破了课程难点。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表达、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仅仅起到引领者与主持人的作用,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通过小组内合作分享的形式,去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2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构造模型实物,使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

3.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真实图片或观看视频等形式展示建筑的构造,使学生直观地接受知识。

4.现场教学法:深入施工现场,由工地技术专家、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采用边讲、边看、边示范、边操作的方式,在实体环境中学习,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

5讨论法: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通过讨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也会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一状况随机应变,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教学手段

在“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与时俱进、提升品质”的课程建设原则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了立体化、网络化教学的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房屋建筑学》课程进行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

2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资源来支持教学,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上传有关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课程组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建成了《房屋建筑学》精品课程学习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初步形成了融最新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课堂练习、课程录像、电子教材、学生自测题库等为一体的课程网络支撑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实现在线学习。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可以通过网上在线答疑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五、教学队伍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生产指导能力强、整体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7人,外聘教师3人。专职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并在校内外建筑施工基地实践2年以上,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兼职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丰富,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外聘教师均为高级工程师,均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并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对课程建设规划提出了许多指导和建设性意见。

六、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方面

一体化教学基地。目前共建有建筑工程施工(钢筋翻样与加工)、建筑工程施工(砌筑)、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建筑工程识图与CAD、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仪器室、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构造等共10余个校内一体化教室和仪器设备实验室,建有1个全景展示实体教学楼(同时满足实训和鉴定需要),均具有全真(仿真)的职业氛围,能够满足一体化教学、专项训练、校内综合训练等的要求。

(二)校外实训方面

聊建集团各分公司、聊城天柱监理、聊城孟达房地产开发公司、聊城中通钢构、聊城龙豪建安、聊城市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聊城市政工程处、聊城建筑装饰总公司、聊城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相对稳定、教学资源共享的培训基地,建立深层次的工学结合合作教育机制,推广“课堂进工地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的合作模式,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实习内容、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完善校外实训管理制度,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定期派教师深入到施工现场参加实训,掌握最新的知识,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满足教学的需要。

七、考核评价方式

通过探讨与摸索,最终确定以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总结概括能力、文字水平、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也就是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依据每个学习模块工作任务的知识目标要求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等。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等,占总成绩的40%

针对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的要求,制订了合理的评价表。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每次课后都进行填写汇总,作为对学生过程考核的依据。

八、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根据本地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紧紧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创新,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强化一体化教学,成功的进行了课程改革,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肯吃苦、能创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