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8-15浏览次数:0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们把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五个方面,即情绪稳定性标准、焦虑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性标准、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

  (1)情绪的稳定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一般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对人态度积极;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既有广泛的朋友,也有少数几位知交。
  (3)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在评估自己的反应能力或解释现实时,比较客观,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轻易承担超过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也不低估自己而逃避任务。
  (4)适度的焦虑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虽然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紧张感,但从不发生过度的焦虑;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能积极应对,勤于思考,有条不紊地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寝食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5)心理适应性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意志坚定;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较少有依赖心理,自主性强;他们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事业的生长点,心理生活充实,很少有孤独感;他们较能接受现实,不轻易产生敌对情绪,对因家境、地域、病患、个人能力与努力等原因导致的各种差异能正确看待。例如,面对班上的某些同学家庭生活条件本来就很好,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拿到一等奖学金,自己则不但家境差,生活困难,而且学习成绩又不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不管处于什么社会生活环境下都能主动同社会保持接触,让自己融入社会,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与社会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