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式优秀党员”---史卫东

发布者:智能制造系作者: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0

以孔繁森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员教师

智能制造系    史卫东

工作的学院-聊城市技师学院,它也是孔繁森同志的母校。孔繁森同志两次援藏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他不平凡的一生,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不但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也是我崇拜的偶像

我于2021年至2022由聊城市技师学院推荐,受山东省人社厅委派,先后二次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技师学院进行援疆支教工作。在喀什技师学院工作期间,我积极服从系领导的安排,一直在机电工程系的教学一线进行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培育、指导年轻教师教学的任务。

援疆的日子里,我时刻不忘学院领导在临行前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敢作为、敢担当,充分发扬了山东援疆人的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给喀什技师学院的同事们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作中,我不负组织和领导的重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新疆,建设喀什”的援疆誓言。这年的时间看似短暂,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援疆的生活,使我深深体会到:援疆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我深信我的精神和毅力来自于对党的忠诚,对事业、对责任、对人生的坚定信念。

援疆就意味着吃苦,援疆就意味着奉献。援疆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我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每当我站在学生们面前,望着他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什么样的痛苦和烦恼都被抛在脑后。我想这就是教师的一种独有的精神,更是教师的一种特有的美德。 我身为一名援疆教师,随时随地都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关爱同事。

自从我踏入喀什技师学院以后,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高度负责任的主人翁精神辛勤付出。在教学工作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奋、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教育事业。为了适应新疆本地实际情况的教学需要,我不断的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和谐、高效的课题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了知识,学到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在喀什技师学院的日子里,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深深的知道,单纯的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在抓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扶我的帮扶对象。多次给老师听课、讲示范课、观摩课,把我掌握的先进教学理念传递给帮扶老师。为了提高帮扶老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我们每次都一起备课,一起准备课件,听课以后我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和经验总结,并且把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课后和帮扶老师进行经验交流。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帮扶的年轻老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了系里的干教师。

教师援疆,不是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就算完成任务了,援疆教育工作就是要让人的思想统一到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大和谐的认识上来,让人们的行为规范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援疆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援疆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责任,责任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勇于担当就是有责任,有责任就有智慧、有勇气、有力量。有责任就会有进步、有责任生命就会闪光、有责任人格才显高贵”。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能够虚心向新老同志请教,熟练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加强对教学能力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促进了教学工作方式向转变,达到了业务熟练,暑假期间,我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对年轻教师的暑期培训工作,在培训中,我自编讲义,细心讲授,获得学院评为“优秀教师”荣誉。在教研活动中为年轻教师作了《如何说课》、《怎样实施一体化教学》为主题的讲座。在喀什地区人社局组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喀什地区选拔赛中被评为“优秀裁判员”。还参与系部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工作。在全国第8个教师节被学院评为“优秀援疆教师”;被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授予“山东省援疆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先后两次被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授予“山东教育援疆先进工作者”荣耀。

我认为援疆教师除做好一般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工作外,还应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在学校,我经常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一觉悟灌输到课堂中。课堂教学中,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关系学生的生活,耐心为学生解答课内、外的问题,积极宣讲党的政策给新疆来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获得了维族学生的亲近和信任。

援疆工作结束后,我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国第十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荣誉,并给记功一次,颁发了记功奖章。

援疆不仅是奉献,更是学习和责任。援疆让我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积累了许多人生宝贵的财富,是我人生最难忘的历程。我庆幸自己有援疆的经历,我将珍惜援疆给予我的历练。这次援疆机会,让我能够零距离和新疆人民接触,新疆人民的那种淳朴,那种快乐,那种心怀感恩的精神真的深深打动了我。援疆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之不尽的财富,我将带着援疆的精神和经验,继续在教师的岗位上奉献自己,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