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行“人工智能赋能全国双优学校建设”周一大课堂第三讲活动

发布者:组织人事处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次数:10

11月3日下午,学院在实训中心A座报告厅举办2025年下半年“人工智能赋能全国双优学校建设”周一大课堂第三讲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金同元,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公义等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活动。副主管以上干部、教研室主任1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党委委员、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王庆刚主持。

八个教学系围绕“契合产业 重构专业”主题,立足聊城区域产业特色,从现状分析、机遇挑战、发展思路三方面展开分享。智能制造系对接3大产业链,建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以数智化升级课程与师资,破专业迭代、师资匮乏难题;电气工程系稳固招生就业,强化“五金”建设,新增2个新专业,借AI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汽车工程系以AI赋能,扩新能源专业,建实训平台,优化师资,推专业智能化改造与新专业筹备;建筑工程系构建“1+3+x”专业群,升级智能建造专业,申报新专业,深化订单培养与品牌打造;现代服务系聚焦康养,分层培养,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建双师队伍与实训平台;经济管理系(乡村振兴学院)对接农业、轴承产业,重构课程,建实训平台与双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拟调专业方向;城市建设系推动4个专业转型,对接城市更新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适配人才;信息工程系升级专业,新增潜力专业,强师资与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洪祥作总结点评。他结合专业建设,从专业布局、成果与挑战展开分析,建议各系部依托中职、高职、技工三类专业目录,以“五金”建设为核心,采用需求驱动模式,优化专业群,应对长学制教学变革,切实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的适配度。

此次活动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升级与学院“双优校”建设目标,通过各系经验交流碰撞,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为推动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