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是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58年,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工及中职、联办五年制高职和3+4贯通本科学历层次工科类技能人才为主。学院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确定了“123456”的工作思路,即“争创一个目标、通过两个途径、明确三大战略、坚持四种理念、强化五项保障、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将学院打造成为聊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学院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母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二阶段建设院校、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全国“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示范校、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位于聊城市高新区,校园占地709.4亩,全日制在校生10400人,年培训社会各类人员9.4万人次,办学规模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教学设备总值1.5亿元。建有集“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社会培训、职业鉴定、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化聊城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拥有工业机器人、建筑BIM、汽车维修、电子商务、无人机等90余个实训室。
学院坚持对接地方产业建专业,立足聊城制造业强市发展战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聊城积极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紧密对接聊城12大产业20条重点产业链,设有智能制造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城市建设系、经济管理系(乡村振兴学院)、现代服务系、升学部9个教学系部,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建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四大专业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为山东省优质专业(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加工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二阶段建设专业,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是省级品牌专业,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山东省高水平建设专业和山东省现代学徒试点专业。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3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3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累计培育出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齐鲁名师等省级以上名师42人,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1个;学院在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等业务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70余项,其中,1名班主任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技能比赛获一等奖;建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9门,其中,全国在线精品课程1门;近年,获市级以上成果奖61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全环境育人体系,《传精神谱系 做繁森之星——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价改革案例》入选教育部16强,学生孙申超2022年荣登《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名录,并作为聊城市唯一中职学生代表参加省团代会。近年,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市级以上奖项520余项,在2020年首届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银奖;在2021年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挺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队;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获铜牌;202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获国赛一等奖;2023年在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全国三等奖,2024年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和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均斩获一等奖。
学院坚持贴近企业、贴近社会、贴近地方经济发展办学。与聊城11个县(市、区)全面建立了政校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学院与市人社局联合成立了“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集团”,并被人社部评选为全国第二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联合临清轴承产业园组建了聊城轴承产业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有海尔、海信和信发3个产业学院,签订订单培养项目45个,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协同育人机制,为聊城企业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下、有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024年,1项案例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在山东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理论学术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奖2项。因就业创业质量好,学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