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学院党委书记金同元一行前往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进行考察调研。
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之一。1990年起,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建设平度“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于2017年获得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部长盖尔德·米勒博士的高度认可。同时向国际开展农业农村类项目培训,办学能力强劲。
座谈会上,平度职业教育中心校长朱风彬向我院介绍了有关校企合作的丰硕成果,分享了宝贵经验。一是学院要理清校企利益逻辑,构建理念更新共同体。职业院校应变“关门办学”为“开放合作”,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变“依赖政府”为“依赖市场”,把人才培养放在真实职场环境下开展,围绕“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愿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互融共生。二是要创新合作模式,与企业一起构建利益均享共同体。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校内建设了50多个实习实训车间,重点打造了3场(种植、奶牛养殖、种猪养殖)+6中心(农机、奶制品、果酒酿造、西式面点、肉制品、木工工艺)+3基地(数控技术、生物技术、国际焊工)+5厂(服装、汽修、电气装备、数控加工、西式面点)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场所。精准实现从原料生产到产品深加工的生产线,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于2013年与平度市内外企业和高校组成的“平度双元制校企联盟”。该校始终认为,让企业增效,学校才能提质让企业挣钱,学校才能省钱。包括但不限于共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立股份合作培训实体,校中建厂,建立混合所有制培训实体,厂中建校,共建产业学院和自办专业实体等。三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责任担当共同体。让企业也紧张起来,从而让学院和企业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例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专业课程遴选和开发,并参与学生评价打分,帮助师资搞好培训。四是学院要健全运作机制,构建情感融通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完善校企合作运转机制,实现制度认同;其次,要建立企业长效沟通和服务机制,实现学院与企业的情感融通。
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提出的宝贵经验为学院考察团带来启示,为学院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