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聊城市百姓宣讲大赛举行决赛,我院荣获优秀组织工作奖。
近年来,学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全方位优化理论宣讲体系,以师生为主角,坚持科学化、分层化,将党的创新理论深扎师生心中,指导工作实践。该项荣誉的取得,体现出技师宣讲人踏实付出、勤劳奋斗、不辞辛苦的“战斗精神”。
线下宣讲,如火如荼。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择优选拔宣讲员,成立了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团,共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队、孔繁森精神宣讲队、雷锋精神宣讲队、红色文化宣讲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队5支高素质宣讲队伍,另外成立有院领导宣讲队、校园文化讲解队,还有3人被吸纳为市委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师生等不同受众人群,选择不同宣讲方式。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优宣讲力量为学院师生开展多样化的理论宣讲。在学生中成立了朗诵宣讲社团,举办党史故事比赛、孔繁森故事大赛、“孔繁森精神志愿服务”红色宣讲大赛、“中国梦 新时代”宣讲比赛等,促使师生由党的创新理论“小粉丝”变成“大讲师”。
“云端”宣讲,声声入耳。首先,学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宣讲”“党课+宣讲”新模式,打造“云端大讲堂”。采用网络云直播、回播的方式,深层次打造高质量线上宣讲,并将宣讲融入党课、团课中。其次,拓宽教育宣讲路径,利用线上思政教育平台为学生等受众进行现场式宣讲、沉浸式宣讲,用活场景体验,提高渗透力,增强感染力。同时,广泛传播宣讲好经验好做法,以视频传播方式,扩大传播面,增强传播效果。尤其是利用VR拍摄技术,将30多个聊城本地红色资源拍摄制作成聊城本土红色资源VR作品,创意构建了红色VR全景思政教育云现场网络平台,被用作思政教育“活教材”。
“谱好宣讲‘协奏曲’,唱响时代‘最强音’,我们在‘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宣讲工作中,聚焦谁来讲、讲什么、如何讲等根本性问题,在做法上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把普通话翻译成百姓话,真正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燃’起来,让师生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党委委员、宣传处处长姜国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