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式守护:一位职教“摆渡人”的孔繁森精神实践

发布者:聊城市技师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4浏览次数:10

“老师,我们今天晚上3点半的火车,能不能在机房练到12点?”技能考试前夕,深夜的机房荧光闪烁,学生充满渴望地望向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老师袁彪,而此时,为了备战技能考试,袁老师已经连续两周陪着学生熬到凌晨。面对学生的请求,袁老师咽下喉间的疲惫,笑着点头,决定陪学生“备战到底”。深夜,键盘敲击声、讨论声、翻书声交织成奋斗的交响曲,在机房里回荡……

面对老师憔悴的面容、嘶哑的声音,学生多次心疼地劝袁老师回家休息。但袁老师认为此时此刻,自己就是学生的“主心骨”,面对学生人生最重要的考试,自己绝对不能缺席。他带领学生们去吃拉面,又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安顿好学生之后已是凌晨两点多,袁老师刚回到家,他又接到了学生的电话,原来一名学生因压力太大,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此时,袁老师年幼的孩子发起了高烧。在给孩子匆匆喂完药之后,袁老师再次驱车返回火车站。耐心陪伴、心理疏导、联系家长、改签火车……直到凌晨4点多,袁老师把学生交到家长手中,才放心离开,但很快又要准备新一天的工作。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不仅是袁彪的信条,更是他镌刻在时光里的教育密码。同事们说他是“三头六臂”,学生们却知道,袁老师那严肃认真的外表下,跳动着比CPU更炽热的心脏。在学生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一定会出现在学生身边。他和即将上战场的学生一起,看过深夜12点的学院孔子广场,走过凌晨2点的学子湖……

袁彪老师对学生的陪伴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班主任,他亲自将班级生病的学生送去医院,陪着学生深夜打点滴……回到办公室后,他疲惫地趴在桌子上,短暂休息后又赶去上课。面对同事的关心,他只是简单回应:“他家太远,来回不方便。输几天液就好了,我陪着就行。”

除了班主任、专业教师,袁彪老师还是升学部团总支副书记,是班主任老师们口中的“彪哥”。年轻的班主任遇到各种疑难杂症总喜欢向“彪哥”求助,“彪哥”总会热情相助,理清事情来龙去脉,帮班主任老师出谋划策化解难题。他常说:“我们就应该服务好班主任老师,做他们强大的后盾。”

袁彪老师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他带着学生奔向医院的身影与三十年前孔繁森在雪域高原背着药箱跋涉的画面重叠,我们读懂了师者仁心的永恒传承。这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将生命融入教育长河的赤子之心。在职业教育的星辰大海里,正因有千万个“袁彪”以心为灯、以爱为桨,才让技能报国的航船永远满帆。他们用日夜坚守证明:教育最美的样子,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夜,都过成滋养生命的春天。


文字:张娜
文字来源:升学部
图片:张娜
图片来源:升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