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王秀丽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成效突出。
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她始终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建设,在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优化及教学手段革新方面不断探索,力求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重构教学内容强化职教特色与思政融合
王秀丽紧密对接产业前沿与学生发展需求,主动优化课程体系。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技术基础》等课程中,突破传统章节式教学局限,依据典型工作流程与岗位能力需求,精心设计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内容,确保学习内容与职业能力无缝衔接。两门课程凭借显著的实践性和前沿性,获评校级A级课程。同时,积极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Python程序设计》中融入数据伦理与科技报国案例,在《网页设计》中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与工匠精神。相关成果在“校级思政示范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初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潜能
王秀丽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协作探究”模式,将抽象的语法学习融入数据分析、简单工具开发等实际应用场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项目达标率提升至92%。《动态网站》课程则采用“工学结合、实战真做”方法,指导学生承接校园社团网站搭建、本地企业展示页开发等小型真实项目,让学生在需求分析、开发调试、部署运维全流程中锤炼技术应用与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反馈该模式大幅缩短了岗位适应周期。同时,探索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引入过程性评价、项目答辩、作品展示等形式,全面客观衡量学生的成长情况。
升级教学手段夯实数字化教学基础
王秀丽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入超星、智慧职教云等在线教学平台,包含微课、项目案例、在线测验的课程资源库,支持学生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与自主拓展学习,有效延伸课堂教学边界。在《数据库技术基础》教学中,她开发系列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虚拟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反复演练复杂操作,有效弥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鸿沟。作为骨干成员,王秀丽深度参与学校“人工智能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工作,通过专业软件与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为《Python程序设计》《动态网站》等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支撑。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坚持“以心换心”,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和生活状况。通过定期班会、深入学生宿舍、开展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帮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定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这份真诚的付出和全情的投入,赢得了学生的广泛信任与深厚情谊,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她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与尊敬,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