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产教融合办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订单培养,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国家、省级体质培优项目建设,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建设成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严肃党支部组织生活,夯实组织基础,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加强作风建设,持续纠正“四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高质量完成学院各项工作任务。
二、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育人” 的办学模式,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监督职能,完善院、系二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效,增强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深化与国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合作,扩大与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全省100强及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新增80家左右的长期稳定校企合作企业,大力推进订单培养,订单人数达到在校就业班级的75%以上,新增订单培养人数2000人以上,推动系部把订单培养协议内容落到实处。
四、推动建设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
完善学院牵头成立的产教联盟运行机制,明确职责,探索建设实体化运行的产教联盟。深化联盟内成员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文化传承等合作,深化聊城各县中职学校合作,引领聊城职业教育发展。定期召开产教联盟年会。争创1个省级示范性产教联盟。
五、深化与临清、冠县、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的政校合作。
深化与临清、冠县、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的政校合作。增加临清合作企业5-10家;调研冠县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牵头成立冠县现代技术产教联盟;推动新增与阳谷县人民政府签订政校合作协议,调研阳谷精密制造与绿色食品产教联盟内企业人才需求,推进成立订单班。
六、推动建设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推动每个系部培育1-2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学院培育建设6-8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制定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营模式和管理标准,升级原有实训基地功能,建设新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把产业要素和岗位标准融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课岗融合做学合一。
七、推动建设产教融合型教师实践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积极对接企业,培育建设聊建集团、日发纺机、新凤翔、临清轴承高端制造产业园等5-6个左右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或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制定标准和规范,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八、建设临清轴承高端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园。
建立产教融合与园区发展联动机制,争取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基出性要求融入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在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布局中,融入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要素,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争创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园。
九、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
不断扩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成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池建设工作,为毕业生二次、多次就业服务,确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2%以上。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邀请成功人士尤其是校友举办讲座,开展校内创业和职业训练,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严格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学生实习工作流程,各系部成立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提高质量。做好毕业生信息反馈和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中西部精准帮扶。
推动精准帮扶重庆彭水职教中心中俄文化交流和无人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开展。
十二、高质量完成学院布置的文明创建、招生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