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识图》
精品课开发课程标准
二0一九年二月
《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识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相对接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本领域的施工过程化的课程标准。《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是建筑施工专业各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型基础课程,本课程涉足了施工技术、工程预算、施工监理以及资料整理等工作领域的课程,该课程标准的编制是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体现项目实施过程的框架模式,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建筑施工图的形成、培养及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施工图纸的绘制规则和方法,从而达到能够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能及绘制简单的建筑施工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对接的岗位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质检员、资料员以及建筑工程监理专业的监理员等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预备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后续课程有《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与平法识图》《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等。本标准共划分为四个学习项目: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知识准备、识读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工程图。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应用建筑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和一般的工程物体的图示表达方法熟练地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以达到能够胜任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绘图员等岗位(群)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社会能力等的技能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关于图幅、线型、尺寸标注、比例、字体等的有关规定;
2.掌握常用制图工具、仪器(图板、丁字尺、圆规、三角板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形体的正投影理论,熟悉点、线、面的投影特性和画法,掌握建筑形体的投影表达方法;
4.了解轴测图的形成方法和轴测图的类型,掌握轴测投影图的基本画法;
5.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标准图集等包含的内容及标准要求;
5.熟练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制建筑工程图样;
2.能正确阅读理解建筑工程图样;
3.能根据正投影原理正确绘制形体投影图
4.能熟练识读、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5.能按照施工图绘制标准进行工程图样校正。
(三)素质目标
1.通过识读建筑施工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执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
2.通过识读结构施工图,要求学生应把建筑平面图、结构平面图、详图等结合识读,培养学生统筹安排,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
3.在千岛山庄图纸会审工程中,应和设计单位、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学时
共96学时
四、学分
共6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 项目 | 任务 | 课时分配 | |
1 | 项目1施工图绘制准备 | 任务01绘图准备 | 8 | 16 |
任务02建筑施工图绘制 | 4 | |||
任务03结构施工图绘制 | 4 | |||
2 | 项目2施工图知识准备 | 任务04投影原理认知 | 8 | 14 |
任务05工程图表达 | 6 | |||
3 | 项目3识读建筑施工图 | 任务06建筑施工图知识准备 | 4 | 40 |
任务07建筑总平面图识读 | 4 | |||
任务08建筑平面图识读 | 10 | |||
任务09建筑立面图识读 | 8 | |||
任务10建筑剖面图识读 | 8 | |||
任务11建筑详图识读 | 6 | |||
4 | 项目4识读结构施工图 | 任务121建筑结构图识图准备 | 6 | 20 |
任务13基础施工图识读 | 6 | |||
任务14主体结构施工图识读 | 8 | |||
5 | 项目05会审千岛山庄2号楼施工图图纸 | 任务15会审千岛山庄2号楼施工图图纸 | 6 | 6 |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多,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大量应用工程施工图纸案例及视频资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并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参观实习,通过职业设计活动提高学生识读施工图纸的能力。
2.为满足本课程所对应岗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以启发、引导,积极探索采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教学、案例教学法、实物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培养学生沟通合作、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采用现场参观教学,真实体会实际工作过程,实现知识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开发教学仿真软件进行实训,提高学生识读图纸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建立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目标水平为主,阶段成绩为辅,结合项目作业、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职业技能的提高程度等方面按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评价是以每一教学项目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导学任务单和完成作业情况等为依据进行的评价。
期末评价是在课程结束时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评价。
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权重分配表
考评方式 | 过程评价(%) | 期末评价(%) |
权重(%) | 60 | 40 |
评价实施 | 完成导学任务单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 | 闭卷考试 |
期末评价各项目权重分配表
序号 | 项目1 | 项目2 | 项目3 | 项目4 |
项目名称 | 施工图绘图准备 | 施工图知识准备 | 建筑施工图识读 | 结构施工图识读 |
(%) | 10 | 25 | 35 | 30 |
合计 | 100%*0.4=40分 |
过程评价各项目权重分配表
评价项目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标准(分) | 小计 | 合计 | |||
小组自评 | 个人完成学案预习情况 | 收集资料的齐全 | 不齐全 | -2 | 小计25分 | 合计60分 | ||
自主完成收集的资料 | 抄袭 | -3 | ||||||
遵守课堂纪律情况 | 旷课 | 旷课 | -1 | |||||
迟到 | 迟到 | -1 | ||||||
说话 | 说话 | -1 | ||||||
玩手机 | 玩手机 | -1 | ||||||
睡觉 | 睡觉 | -1 | ||||||
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情况 | 不参与交流 | -3 | |||||
服从组长管理 | 不服从 | -3 | ||||||
担任职责失职 | 失职 | -3 | ||||||
完成课堂展示情况 | 积极参与课堂展示 | 不配合展示 | -3 | |||||
解答问题正确 | 解答错误 | -3 | ||||||
组间互评 | 完成学案预习情况 | 每发现一人次扣一分,最多扣5分 | -5 | 计15分 | ||||
遵守课堂纪律情况 | 每发现一人次扣一分,最多扣5分 | -5 | ||||||
完成课堂展示情况 | 课堂展示内容的正确性 | 错误 | -5 | |||||
教师评价 | 小组及个人课前准备情况 | 预习学案情况 | 不预习 | -3 | 小计20分 | |||
独立完成导学任务单情况 | 抄袭 | -3 | ||||||
小组课堂合作情况 | 讨论有序且积极 | 闲谈 | -3 | |||||
不参与合作学习 | 不参与 | -3 | ||||||
小组课堂展示情况 | 课堂展示讲解情况 | 讲解错误 | -3 | |||||
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 回答错误 | -2 | ||||||
点评及解决质疑问题情况 | 对 | +5 | 错 | 0 | ||||
课堂纪律情况 | 每发现一人次扣3分,同时扣小组1分 | -3 | ||||||
小计 | +5 | -60 | ||||||
说明 | 本评价表最高分为60分满分,最低分为0分,不出现负分; 本评价表每次课评价一次并记录,每四周汇总一次取平均值并排名; 期末汇总作为过程评价分,满分60分。 |
小组内课堂评分表 | |||||||||||||||
日期 | 2014年月日 | 2014年月日 | 2014年月日 | ||||||||||||
项目 姓名 | 预习 | 纪律 | 合作 | 展示 | 合计 | 预习 | 纪律 | 合作 | 展示 | 合计 | 展示 | 讨论 | 任务 | 违纪 | 合计 |
小组互评评分表 | |||||||||||||||||||
日期 | 2014年月日 | ||||||||||||||||||
项目 组名 | 完成预习学案任务单情况 具体到组和人 | 课堂展示情况 | 遵守课堂纪律情况 | ||||||||||||||||
教师评价评分表 | |||||||||||||||||||
日期 | 2014年月日 | 2014年月日 | 2014年月日 | ||||||||||||||||
项目 姓名 | 课前准备 | 课堂合作 | 课堂纪律 | 课堂展示 | 合计 | 课前准备 | 课堂合作 | 课堂纪律 | 课堂展示 | 合计 | 课前准备 | 课堂合作 | 课堂纪律 | 课堂展示 | 合计 | ||||
(三)教学条件
1.专业教师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
2.教学资源要求:整套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纸(包括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等);教学及实训用识图仿真软件;多媒体、工学结合、网络等。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参观及实训的需要。
(四)教材选用
1.主要选用教材
《建筑工程识图》,航空工业出版社,主编:原筱丽,ISBN: 9787516508107
《建筑工程识图》校本教材
2.参考资料
《建筑工程识图入门》,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郭庆春、 陈远吉,ISBN:9787122096531
《建筑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天津大学出版社,。主编:游普元,ISBN:978756183428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五)校本资源开发
1.根据本课程教学标准,结合教学要求及内容,开发符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课件。课件要求汇集相关的教学素材,提供课程各知识点,形成教学资源库。
2.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建筑仿真和网络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七、编写人
聊城市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原筱丽
二0一九年二月
附:课题组开发成员:
组 长:赵爱书
组 员:罗海霞 原筱丽 赵秀丽 王林 朱月红任静 李明 刘莹
秦永晗 崔维海
企业专家:徐炳辉 王连智 赵继强